【節氣養生】立冬~滋陰潤燥為主:入冬後的飲食可以適當厚重, 食材以滋陰為主

【節氣與民俗】
國曆十一月七或八日、太陽黃經二二五度、冬季開始是為『立冬』。冬是終了、秋去冬
來、作物收割後收藏起來、民間習俗以此時進補、意指一年辛勞、歷經寒暑、體力篩衰
弱、進補以恢復元氣。此節在古代很受重視、黃帝必親率文武百官到城北祭冬神、還要
賜予棉袍衣物等、此時水稻收割已全部結束、所以農諺云【立冬青黃割到空】、【立冬
收成期雞鳥卡會啼】。


【節氣與諺語 】
●立冬過,稻仔一日黃三分,有青粟無青菜:中南部地區二期稻作到立冬時皆可收穫。
●立冬收成期,雞鳥卡會啼:收成期間,放飼的雞及野生的鳥有穀物可吃,喜而好啼。
●補冬補嘴空:台灣人的習俗,立冬日要進補,一般是吃麻油雞酒或者是四物仔、八珍、十全等。

起居
早睡晚起 晨練推遲:在生活起居方面, 專家建議早睡晚起, 日出而作, 保證充足的睡眠, 適當睡個懶覺也是可以的, 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 年輕人要避免夜生活豐富…
立冬”節氣過後, 就意味著今年的冬季正式來臨。 從中醫養生的角度, 起居調養應以“養藏”為主, 建議早睡晚起, 飲食上多吃滋陰的食物, 可以開始適當進補。

情志
恬淡安靜 暢快心情:中醫講究入冬後, 情志要恬淡安靜、寡欲少求, 這樣可以使得神氣內收, 利於養藏。 冬季萬物凋零, 常會使人觸景生情、鬱鬱寡歡, 改變這種不良情緒的…

飲食
以滋陰潤燥為主:入冬後的飲食可以適當厚重, 食材以滋陰為主。
如果在冬天不補充足量的水分的話, 我們身體的新陳代謝就會減慢, 皮膚也會因為失去較多水分而變得乾燥, 嚴重的話會使人感覺騷擾難忍, 從而導致皮膚瘙癢症等疾病。一般在冬天, 我們每天至少要喝六到八杯水, 這樣才能夠保證我們身體內有充足的水分, 從而避免因體內缺水引起的皮膚乾燥。 除了喝水之外, 我們還可以喝一些果汁, 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 都有助於補充身體的水分。

 

 

按讚加入粉絲團

延伸閱讀

TG按讚:0
Blogimove部落格搬家技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