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節氣常高溫悶熱,天地之間炎熱之極。
陽氣外散,內陽不足,萬不可因熱而貪涼飲冷。此時養生,關鍵在於忌涼。健運脾土以助運化,溫養陽氣以補中虛。又多有暑雨濕氣,易耗津傷陽,更要重視健運脾陽。
排寒氣的方法
1,出汗,任其微微出汗(不可以空調寒氣閉塞毛孔侵犯肌腠,不可大汗,大汗易耗心陰);
2,艾灸,以臍下腧穴為主,中脘、關元、足三里(夏天艾灸重在排寒,冬天艾灸重在溫陽);
3,早晨熱水泡腳,上午食生薑或其他溫性食品;風油精塗太陽、大椎搓到發熱;
4,貼敷,冬病夏治三伏貼(可選:大椎、風門、肺俞、天突等)。
這樣可以加大機體陽氣的升降運動,有助於保持健康。
不同人群防暑注意事項
1,有車的朋友要注意,暴曬會使車內甲醛含量上升,開車前要注意通風!
2,擠地鐵的朋友要注意,暑濕悶熱,帶一件外套在地鐵上,以免冷氣閉住毛孔,將寒濕束縛體表,引發「熱傷風」。
3,帶寶寶在小區散步的家長要注意,要避開桑拿天,悶熱天氣出門、減少大量運動與活動,不要長時間暴露在露天里,但同時為了讓體內濕氣散髮出來,可在早晚溫度稍低時進行散步等強度不大的活動。
4,爺爺奶奶請注意,謹防「情緒中暑」。大暑時節高溫酷熱,易動肝火,出現莫名的心煩意亂、無精打采、食慾不振等問題,被稱為「情緒中暑」,對夏日養生和身心健康危害很大,特別是老年、體弱者,由於情緒障礙時會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壓升高,甚至還會引發猝死。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避免生氣、著急等極端情緒。(出現危機情況怎麼辦?十個指尖和耳尖放血;掐鼻尖,羶中、至陽按揉等急救方法要掌握哦!
大暑節氣居家養生
大暑節氣,多地強降雨會來襲。這些地區,要特別注意居家小環境的除濕。因為,天之濕為雨露霧,無形,先傷皮表,或發濕疹;天人同氣,我們居家的小環境,也難免受到影響。
1,開開空調的除濕功能;
2,家中可以熏點艾灸條——燥濕香;
3,及時更衣,潮濕或者出汗、淋雨的衣服不能久著;
大暑時節要保持心性清寧
時當大暑之季,氣候炎熱,人易感心煩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養護和鍛鍊時,我們應按五臟主時,夏季為心所主而顧護心陽,平心靜氣,確保心臟機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養陽」之原則。《靈樞·百病始生》曰:「喜怒不節則傷臟」,這是因為人體的情志活動與內臟有密切關係,有其一定規律。不同的情志刺激可傷及不同的臟腑,產生不同的病理變化。中醫養生主張一個「平」字,即在任何情況之下不可有過激之處,如喜過則傷心,心傷則心跳神蕩,精神渙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則精神失常等。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一切生命活動都是五臟功能的集中表現,而這一切又以心為主宰,有「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之說,然,心神受損又必涉及其他臟腑。在情志方面,喜為心之志,這 「喜」是在不過的情況下,舒緩緊張的情緒,使心情舒暢氣血和緩。故夏季養生重點突出「心靜」二字就是這個道理。
大暑之起居運動
在此時節,為順應自然界陰陽盛衰的變化,一般宜晚睡早起,並利用午休來彌補夜晚睡眠的不足。年老體弱者則應早睡早起,盡量保持每天有7小時的睡眠時間。夏至時節,大多數人會有全身困倦乏力以及頭痛頭暈的症狀,嚴重者可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究其原因,首先是由於這一時節氣溫高,人體只能通過排汗來散熱,使人體內的水分大量流失,此時若不及時補充水分,就會使人體血容量減少,大腦會因此而供血不足,進而造成頭痛頭暈。造成頭痛頭暈的另一種原因是,人體出汗時體表血管會擴張,更多的血液會流向體表,這種血液的再分配可使血壓偏低的人血壓更低,從而發生頭痛頭暈。
在夏日時節運動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天氣較涼爽時進行,場地宜選擇在河湖水邊、公園庭院等空氣新鮮的地方,有條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濱地區去療養、度假,鍛鍊的項目以散步、慢跑、太極拳、廣播操為好,不宜做過分劇烈的活動,若運動過激,可導致大汗淋灕,汗洩太多,不但傷陰氣,也宜損陽氣。在運動鍛鍊過程中出汗過多時,可適當飲用淡鹽開水或綠豆鹽水湯,切不可飲用大量涼開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衝頭、淋浴,否則會引起寒濕痹證、黃汗等多種疾病。
大暑節氣食療養生
夏季是消化道疾病多發季節,在飲食調養上要改變飲食不節,飲食不潔,飲食偏嗜的不良習慣。飲食應以適量為宜。過飢,則攝食不足,化源缺乏,而致氣血不足,引起形體倦怠消瘦,正氣虛弱,抵抗力降低,繼發其他病症;過飽,會超過脾胃的消化、吸收和運化功能,導致飲食阻滯,出現脘腹脹滿噯腐泛酸,厭食,吐瀉等食傷脾胃之病。《素問·痹論篇》曰:「飲食自倍,腸胃乃傷」此即飲食要有節制之理。
夏季飲食不潔是引起多種胃腸道疾病的元兇,如痢疾、寄生蟲等疾病,若進食腐敗變質的有毒食物,還可導致食物中毒,引起腹痛、吐瀉,重者出現昏迷或死亡。
飲食偏嗜是造成營養不良的原因之一,只有飲食調節適當,才能保證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飲食偏嗜有過寒過熱之偏,五味之偏。多食生冷寒涼,可損傷脾胃陽氣,因寒濕內生發生腹痛洩瀉,偏食辛溫燥熱,可使胃腸積熱,出現口渴,腹滿脹痛,便秘最終釀為痔瘡;五味之偏是說人的精神氣血都由五味滋生,五味對應五臟,如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咸入腎。若長期嗜好某種食物,就會使臟腑機能偏盛偏衰,久而久之可損傷內臟而發生疾病。所以建議大家在食療養生中,飲食五味(酸、苦、甘、辛、鹹)要適宜,平時飲食不偏食,病時飲食講禁忌。如《千金要方·養性序》所說:「不欲極飢而食,食不可過飽;不欲極渴而飲,飲不可過多。飽食過多,則結積聚,渴飲過多,則成痰澼」。
人在大飢大渴時,最容易過飲過食,急食暴飲。所以在飢渴難耐之時,亦應緩緩進食,另外在沒有食慾的情況下,也不能勉強進食,過分強食,梁代醫家陶弘景在《養性延命錄》中指出:「不渴強飲則胃脹,不飢強食則脾勞」。
1,桑拿天,常備藿香茶。大暑時節,極易出現「桑拿天」,暑濕之氣容易乘虛而入。桑拿天里,常飲藿香茶,有解暑利濕之效,可防止中暑。藿香、佩蘭各10克,滑石、炒麥芽各30克,甘草6克,水煎代茶飲。
2,每天喝點薏米荷葉粥,可以防暑除濕,幫助你平安度過最難捱的暑天。做法:薏米30克、赤小豆30克、荷葉10克、陳皮10克、大米100克。將薏米(薏苡仁)、赤小豆冷水浸泡2小時,與大米、荷葉、陳皮共同煮粥。每日食用1~2次。
3,盛夏酷熱難耐,很多人都提不起食慾,鴨肉是暑天最好的補品。《名醫別錄》中稱鴨肉為「妙藥」和滋補上品。老鴨燉食時可加入蓮藕、冬瓜等煲湯食用,既可葷素搭配,又能補虛損、消暑滋陽,實為夏日滋補佳品。如加配芡實、薏苡仁同燉湯則滋陽效果更佳,且能健脾化濕、增進食慾。
大暑四忌
大暑的飲食會有什麼禁忌嗎?專家說,夏季,天氣炎熱,特別是進入盛夏後,濕度明顯增大,空氣流通性差,更加顯得悶熱異常,常在室外勞作的人們或抵抗力低的人,很容易中暑。中暑後除及時採取治療外,在飲食上也有四忌需要引起人們的重視。
1.忌大量飲水
中暑的人應該採取少量、多次飲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過300毫升為宜。切忌狂飲不止。因為,大量飲水不但會沖淡胃液,進而影響消化功能,還會引起反射排汗亢進。結果會造成體內的水分和鹽分大量流失,嚴重者可以促使熱痙攣的發生。
2.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
中暑的人大多屬於脾胃虛弱,如果大量吃進生冷瓜果、寒性食物,會損傷脾胃陽氣,使脾胃運動無力,寒濕內滯,嚴重者則會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
3.忌吃大量油膩食物
中暑後應該少吃油膩食物,以適應夏季胃腸的消化功能。如果吃了大量的油膩食物會加重胃腸的負擔,使大量血液滯留於胃腸道,輸送到大腦的血液相對減少,人體就會感到疲憊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4.忌單純進補
人們中暑後,暑氣未消,雖有虛症,卻不能單純進補。如果認為身體虛弱急需進補就大錯特錯了。因為進補過早的話,則會使暑熱不易消退,或者是本來已經逐漸消退的暑熱會再捲土重來。
中醫的最高境界是 養生,養生的最高境界是 養心!
按讚加入粉絲團延伸閱讀
- 節氣養生|一年中最可怕的日子來了,三伏天!
- 冬季養生|大雪|養生|進補
- 夏季養生|今日 立夏 秤人
- 春節休診|豬年春節休診公告,祝大家豬事順心喔!❤️
- 大寒|大寒不養生,來年病一春!🎈
- 夏至的飲食注意事項,別忘隨時補充水分喔!
- 節氣養生|今日,大暑
- 大暑|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