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炙熱,身體機能會自然地作出一些生理調節來降低體溫,例如;排汗和呼吸次數。當環境溫度過高,這些生理調節不能有效地控制體溫時,水分大量流失,體內酸鹼值來不及補充,會造成頭暈、噁心、虛脫等現象稱之為中暑。
※ 想了解更多,也可以來益曼中醫諮詢看診,由專業醫師替您解答
當體溫升至攝氏四十一度或以上時,患者更會出現全身痙攣或昏迷等現象,稱為熱痙攣。此時,若不及時替患者降溫及進行急救,便會有生命危險。
中暑
發病機理
1、體內產熱增加
三個導致體內熱理增加的主要因素:
1、外感熱病
2、體力勞動
3、服用會產熱的藥物
2、體外產熱聚集
高熱和潮濕可以導致環境溫度升高;熱浪和陽光下暴晒可以導致中暑;氣溫達到 33 度或以上時,最容易中暑。
而每天在有冷氣的環境中逗留兩小時,將有助降低中暑的發病率,但是、長久待在冷氣房內也會造成中暑。
3、散熱降低
七個因素可以削弱身體的散熱能力:
1、脫水:容易流汗或有多汗症的人。
2、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的病人。
3、年紀大的人:因為新陳代謝較差體內的熱能排散不出去。
4、肥胖:新陳代謝的降低及體表脂肪太多無法散熱而造成。
5、不適當的衣服:夏天應多穿棉質的衣物,少穿尼龍或不透風的質料。
6、某些皮膚病:如乾癬、濕疹、過敏性蕁麻疹等。
7、藥物:如某些補性較強的中藥:十全、補中益氣湯、八味地黃丸等等。
任何增加產熱或降低散熱數量的因素都可能會超過身體熱量調節的限度,從而導致熱病的發作。
容易中暑的人群
1、過胖人士
2、患病者(中醫證型中屬氣陰虛為多)
3、年紀較大者
4、小朋友
中暑的預防
1. 避開烈日。
2. 多喝水。
3. 喝稀釋的電解質飲料。
4. 避免以鹽錠劑補充鹽分。
5. 避免酒精。
6. 避免咖啡因的飲料。
7. 勿抽煙。
8. 慢慢適應氣溫的轉變。
9. 從事戶外活動應放慢速度。
10. 過於炎熱時可以冷水沖淋頭部及頸部,當水分蒸散時可幫助散熱。
11. 中暑可能在連續幾天內逐漸地虛脫,如有體重在數天內直線下降的情況,應加以留意。
12. 戴帽子可減緩頭頸吸熱的速度,特別是禿頭或逐漸禿頭的人。
13. 勿打赤膊,以免吸收更多的輻射熱,通風的汗衫反而有消暑的作用。
14. 選擇淺色的衣服,純棉的衣物最為透氣。
15. 一旦中暑,請為患者潑水,將患者移到有冷氣的地方,如果患者意識清楚,則給予補充水分,再以冷毛巾濕敷患者。
中醫預防中暑的保健
1、飲食清淡
食物方面,蓮藕、蓮子安神,百合養肺,都適合入菜。木耳、扁豆及傳統豆腐(含石膏)、芹菜有降火功效,也是夏季菜肴佳品。辛辣食物如蔥、姜、蒜等不宜大量食用,以免造成腸胃負擔。
2、清晨早起,午後小睡
夏天可以晚睡一點,但不要熬夜。中醫認為,晚上 11 點至凌晨 3 點主肝膽經的循行,在 11點以前入睡,肝膽經才會得到保健。
3、預防暑熱及感冒
流汗吹風造成的感冒,最容易造成暑熱難解,所以流汗後最好趕快擦乾,避免吹風及吹冷氣。
4、調整運動時間
夏季不適合劇烈及長時間的戶外運動,尤其是早上十點到下午三點這段時間。
5、以靜養心,去除煩悶
風暑濕熱環境變化的「外火」,加上情緒抑鬱久後變化成的「內火」侵襲人體,就會造成生理機能失調,產生百病。
中暑的中醫治療方法
1、刮痧。
2、按摩穴位:合谷、曲池、足三里、百會、肩井。
3、拔罐。
4、放血:刺絡放血(請由醫師執行)。
5、服中藥:清熱解毒利濕的葯。
中暑的症狀有時和感冒很類似,建議大家不舒服還是看醫師,由醫師來給我們正確的治療!
益曼中醫
地址:台北市一江街31-1號(捷運松江南京站8號出口)
電話:02 25363322
營業時間:週一至週五11:00-21:00 / 週六、週日 11:00-17:00
👑 請大家點點小圖示、加入益曼中醫的FB、LINE和IG吧
小編不在診所
就在去診所的路上
交通資訊
延伸閱讀
- 秋季調養:中醫視角下的寒露養生指南;寒露時節的陽氣呵護:中醫智慧的指導;寒露養生法
- 喝水,夏天補充水份,綠豆湯、菊花茶也可以嗎?
- 立夏大揭密!振奮陽氣運動法,讓你充滿能量,擺脫寒邪束縛!
- 冬藏夏放,中醫秘訣揭密!保護健康的積累與釋放
- 揭秘立夏生活法!擺脫疲憊煩燥,調整作息享受陽氣養生
- 穀雨養生大揭密,如何養生才能讓你一年受益?怎麼吃才能讓你從內到外都健康 穀雨養生必知 讓你生活無憂
- 清明 梅雨季節養生 體濕 護脾 食補
- 搓手心 中醫保健 改善循環 緩解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