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如何趕走「秋困」與「秋燥」

uyt,中醫,秋困,秋天養生,秋季養生,秋燥 @益曼小天使 (益曼中醫)

入秋後,天氣漸涼,我們的飲食、睡眠都好轉了起來。不過、也有朋友們出現了「秋困」,「秋燥」,到底、我們應該如何避免秋困與秋躁呢?

※ 想了解更多,也可以來益曼中醫諮詢看診,由專業醫師替您解答

1、秋困

俗話說:「春乏、秋困、夏打盹。」

進入秋季,人們很容易犯困,儘管睡眠不少,白天還是哈欠不斷、昏昏欲睡,整個人也顯得倦怠無力,毫無神采。

從中醫來說:「秋困」是因為我們在夏天消耗了太多的氣血、體力和津液,然後進入秋季後氣血、津液供應不足外,加上秋季以燥邪致病為主,易傷津液,才會出現易疲勞、口乾舌燥、睡眠差等狀況。

秋天、是我們周期性的休整階段,水鹽代謝開始恢復平衡,人的心血管系統的負擔也得到緩解,消化系統功能也日漸正常,人體自然會產生秋困的生理反應。

所以、面對秋困,第一件事是要先適當的進行體能鍛煉,如散步、爬山等都是很好的選擇,剛開始的強度不宜太大,應逐漸增加運動量,如果過度運動,反而會增加身體的疲憊感,阻礙身體的恢復。

其次,盡量多充足睡眠。

第三,要調整飲食,飲食宜清淡,多補充液體,要避免油膩;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胡蘿蔔、藕、梨、蜂蜜、芝麻、木耳、酵素等;多吃含鉀的食物。

第四,要適當多吃含咖啡因的食物。

2、秋燥

入秋後,不少人會出現鼻咽乾燥、乾咳少痰、皮膚乾燥、便秘等癥狀,這些現象就是典型的「秋燥」。

中醫認為,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發生的疾病。

秋燥又分為「溫燥」和「涼燥」,前者見於初秋天氣尚熱或久晴無雨的時候;後者則開始於深秋天氣轉涼之時。會導致陰津耗損,出現皮膚乾燥和體液丟失等癥狀,並傷及人體肺部,也就是中醫所說的「燥邪」。

秋燥的症狀中,有些人會出現咳嗽、鼻子敏感、皮膚乾燥、驚厥、便秘等現象。如果有類似情況出現,建議去醫院請專業醫師調理。

秋天的主要氣候特點是乾燥,空氣中缺少水分,人體同樣缺少水分。但是,光喝白開水,並不能完全抵禦秋燥帶來的負面效果。

如果喝水時換個方法,白天喝鹽水,晚上則喝蜂蜜水,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一舉三得。

古代醫書中:「一年之內,秋不食薑;一日之內,夜不食薑。」

秋燥時節,要特別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食品,如辣椒、花椒、桂皮、生薑、蔥及酒等,特別是生薑。這些食品屬於熱性,又在烹飪中失去不少水分,食後容易上火。

秋天的水果中,梨和柿子是去燥的最佳食品。

3、秋膘

夏天天氣炎熱,能量消耗較大,人們普遍食欲不振,造成體內熱量供給不足。到了秋天,天氣轉涼,飲食會不知不覺地過量,使攝入的熱量增加。再加上氣候宜人,讓人睡眠充足,汗液減少。加上為了迎接寒冷冬季的到來,人體內還會積極地儲存禦寒的脂肪,因此,身體攝取的熱量多於散發的熱量。可想而知、我們稍不小心,體重就會增加,這對於本來就肥胖的人來說更是一種威脅,所以,肥胖者秋季更應注意減肥。

所以,秋天應注意控制飲食,多吃一些低熱量的減肥食品,如赤小豆、蘿蔔、薏米、海帶、蘑菇等。其次,在秋季還應注意提高熱量的消耗,有計劃地增加活動。

秋高氣爽,正是外出旅遊的大好時節,既可遊山玩水,使心情舒暢,又能增加活動量,達到減肥的目的。

益曼中醫
地址:台北市一江街31-1號(捷運松江南京站8號出口)
電話:02 2536332
營業時間:週一至週五11:00-21:00 / 週六、週日 11:00-17:00

👑請點點小圖示、加入益曼中醫的FB、LINE和IG吧!

uyt,中醫,秋困,秋天養生,秋季養生,秋燥  uyt,中醫,秋困,秋天養生,秋季養生,秋燥  uyt,中醫,秋困,秋天養生,秋季養生,秋燥

小編真心覺得 …

 把每一句「我不會」改成「我可以學」

 那人生就會更精彩惹!

按讚加入粉絲團

延伸閱讀

TG按讚:0
Blogimove部落格搬家技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