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的「對症用藥」、濃度的高低、和療效之間、與患者的本身恢復能力,都有絕對的關係。
同樣是開水藥湯劑,處方大小與劑量並沒有一定的標準,有人一張處方僅有3~7味藥,總重1~2兩;相反地,一張處方用了30~40味藥,總重8~10兩的也所在多有。
總之,方無定方、法無定法,巧妙人人不同。
水藥靠的是臨床經驗,因為學識與經驗,才知道每個患者的下藥輕重。
同一種病症,發生在不同人身上,結果也許類似,但治療過程一定有所不同,這個也是需要臨床的經驗才能定奪如何下藥的。
服藥的溫度
根據病情需要,中藥湯劑可分為溫服、冷服和熱服。
1、溫服:
即將煎好的中藥湯劑放溫後服用。凡平和的葯,補益的葯均宜在35℃左右溫服,能益氣、增補。特別是一些對胃腸道有刺激作用的藥物,如瓜蔞仁、乳香等,溫服能和胃益脾,減輕刺激,以達到治療的目的。
2、冷服:
即將煎好的中藥湯劑放涼後服用。一般熱症用寒葯宜冷服;真寒假熱,熱葯冷服,效果好。解毒藥、止吐葯、清熱葯,均宜冷服。
3、熱服:
即將煎好的中藥湯劑趁熱服下。凡傷風感冒、解表驅寒的葯,應趁熱大口服下,促使發汗。比如外感風寒時一定要熱服,並且服後還須蓋好衣被,或吃點兒熱粥,以幫助出汗,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藥效。祛寒、通血脈的葯也應熱服。
服藥的時間
水藥一般每天一劑,分早晚二次服用,用藥時可根據病情增減次數。至於飯前還是飯後服則主要決定於病變部位和性質。
1.飯前服:
病位在下,如肝腎虛損或腰以下疾病,腸道病等,飯前服,藥性易下達,易被吸收,療效就好。
2.飯後服:
病位在上,如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病症(如眩暈、頭痛、目疾、咽痛),對消化道有刺激的葯,可使藥性上引;毒性較大的葯,飯後服,可免吸收太快而引起中毒。
3.空腹服:
滋補藥宜在早晚空腹服用,以利於藥物的吸收;瀉下藥宜在早晨空腹服用,因為這類藥物服後很快見效。驅蟲、攻下藥最好也空腹服用。
4.睡前服:
安神催眠葯應在睡前30分鐘至1小時內服用,以充分發揮藥效。
另外,急性病、嘔吐、驚厥及咽喉病須煎湯代茶飲者,均可不定時服用。特殊方劑應遵醫囑。
服藥的劑量
根據病情需要,有的是分服(分次服用),有的是頓服(一次性服用),還有一些特殊情況等。
1、分服:
適用於慢性病、病情輕的,可慢慢調治的患者。一劑湯藥可分2~3次口服,每次100~200ml。
2、頓服:
適用於急性病及病情較重的,應急速治療的患者。一劑湯藥可1次服下。這樣藥力大而猛,能充分發揮藥效。
3、危重病人應該少量多次服用;
嘔吐患者可以濃煎藥汁,少量頻服。在應用發汗、瀉下、清熱葯時,若藥力較強,要注意患者個體差異,一般見出汗、瀉下、熱降即可停葯,適可而止,以免出汗、瀉下、清熱太過,損傷人體的正氣。
在使用峻烈的藥物以及有毒性的藥物時,要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加量,取效即止,切勿過量,以免發生中毒反應或傷及人體正氣。
最後;水藥服用的方式與次數還是以醫師的指示為主。
按讚加入粉絲團延伸閱讀
- 草莓含豐富的維他命C,你知道還可以當中藥嗎?
- 牡丹皮、中藥
- 中醫百科|科學中藥與水藥有什麼不同 ?
- 水藥|方無定方、法無定法,人人巧妙不同。
- 【用藥小常識】適合服用水煎藥(水藥)的病症
- 【中醫百科】科學中藥與水藥有什麼不同 ?
- 水煎藥與科學中藥粉的藥理成分是一致的,主要的不同在於水煎藥的濃度增加、效力更強!